优秀23篇植物生产论文挑选

时间:2024-02-16 08:31:05 编辑:论文211网

基于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对我国石油产量的预测分析

时间:2022-07-24 20:37:01 作者:刘兰娟, 谢美萍
小波神经网络是近年来在小波分析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前馈型网络,文章将小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SAWNN,self-adaptation wavelet neural network)的数据挖掘方法,并构造了数据挖掘过程的机器学习机制,以提高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文章将所构造的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用于石油产量的建模预测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此预测模型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可行的。

基于信息抽取的课程知识链接方法

时间:2022-02-07 16:14:24 作者:文必龙,马 强,李 菲
课程教材资源存在分散无序、知识点聚合性不足、经常变化的问题, 同时,传统的依靠人为的教材资源组织方法存在耗时费力、组织结果不易更新等问题。为了实现对课程教材资源中知识点的有效组织和利用,提出了课程知识链接描述模型,对课程资源中分散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描述,然后采用信息抽取方法,对课程教材资源中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抽取,将抽取的知识点进行标识,计算教材资源中文档与知识点间的关联,最终建立课程教材知识链接体系。 以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建立知识链接原型系统,抽取了领域内概念 435 个,并对各文本内容进行了标注,实现了该方法的应用。 方法在不改变现有的资源组织架构的前提下,实现知识点与知识点、知识点与文档的关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用性。

结合轮廓及骨架序列编码的二维形状识别

时间:2022-11-12 12:27:29 作者:卢勇强,栗志扬,陈祎楠,刘朝斌,黄一鸣

二维形状识别是物体识别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被广泛地应用于商标检索、指纹识别、物体定位、图像检索等多个领域。其中,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二维形状识别是近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基本思想是把二维形状的轮廓转化为生物信息序列,借助标准的生物信息序列分析工具来进行二维形状的匹配和识别。不过,利用轮廓进行信息序列编码存在编码冗余和编码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结合形状轮廓和骨架的序列编码方法。该方法利用骨架表示形状的细长分支,减少编码的冗余;并分别对轮廓和骨架进行不同类型的编码,具备编码简洁、后续匹配准确性高等优点。最后,本文在三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大量的形状识别实验,并与多种通用形状识别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在多个实验中均取得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相比基本的形状特征描述方法,准确率提高了近5%。

形态工程在生物基化学品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时间:2022-02-05 16:41:20 作者:冯丽丽,王智文
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是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化学品绿色生物制造的重要方法,目前主要集中在微生物代谢网络的改造及调控上,很少考虑到微生物细胞特性的影响。形态工程通过改造微生物细胞形态相关蛋白,有目的地对微生物细胞形态及分裂方式进行合理调控,从而优化微生物细胞的特性,是降低生物炼制成本的一种新兴生物工程技术。文中首先介绍了与微生物细胞形态相关的各类蛋白,并重点总结了形态工程在生物基化学品合成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调控细胞体积以提高胞内产物积累量、改善细胞通透性以促进胞外产物分泌、实现高密度发酵以降低生产成本、控制产物水解程度以提高产品性能。最后,提出了形态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钠离子通道疾病及其抑制剂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时间:2023-07-11 16:16:06 作者:王红艳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VGSC) 广泛分布于兴奋性细胞,是电信号扩大和传导的主要介质,在神经细胞以及心肌细胞兴奋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钠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会改变细胞的兴奋性,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神经性疼痛、癫痫,以及心律失常等。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钠离子通道抑制剂治疗上述疾病。近些年,研究人员陆续从动物的毒液中分离纯化出具有调控钠离子通道功能的神经毒素。这些神经毒素多为化合物或小分子多肽。现已有医药研发公司将这些天然的神经毒素进行定向设计改造成钠离子通道靶向药物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此外,来源于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口腔腺的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 (Cysteine-rich buccal gland protein,CRBGP) 也首次被证明能够抑制海马神经元和背根神经元的钠离子电流。以下针对钠离子通道疾病及其抑制剂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归纳。

保守的第52位色氨酸突变引起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N端片段活性丧失

时间:2022-08-05 22:46:46 作者:高蔚丰
通过易错PCR方法建立了一个鼠肺不同长度的nGLP-1R (从第21个氨基酸开始到第145个氨基酸) 的噬菌体随机突变展示肽库,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检测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N端片段 (nGLP-1R) 在缺失一段或两段基因后是否还具有结合Exendin-4的活性。经ELISA分析发现了一株无结合活性的突变株,命名为EP16。经测序比对,发现EP16缺失了前20个和后10个氨基酸,且第52位色氨酸突变为精氨酸。为确定EP16与Exendin-4无结合活性的原因,重新构建了无前20个和后10个氨基酸的EP16野生型及第52位色氨酸变为精氨酸的全长nGLP-1RW52R与EP16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P16的活性丧失是由保守的第52位色氨酸突变为精氨酸引起的,缺失的前20个和后10个氨基酸没有影响其生物学活性。关键位点单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可以改变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N端片段整个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菖蒲属系统学研究的进展与菖蒲科的重新确立

时间:2022-11-13 21:18:05 作者:潘月红,刘克明,雷立公
摘要: 本文介绍了菖蒲属系统地位的变化情况,综述了菖蒲属(Acorus L.)从天南星科(Araceae Jussieu)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的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植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证据,并对菖蒲科(Acoraceae C. A. Agardh)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野生蔬菜功能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时间:2023-02-19 02:25:52 作者:李瑶晨,范紫佩,杨静,刘庭付,祝彪,朱祝军,陈小央
野菜在中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是栽培蔬菜的重要补充,也是人类获取矿质元素、氨基酸、维生素、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功能性成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开展野菜的基本成分研究对全面了解其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综述了野菜的主要营养与功能性成分,总结了当前野菜生物活性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①野菜基本营养成分;②野菜功能成分;③野菜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功效性;④常见检测分析方法与技术。主要结论为:野菜含有丰富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维生素、酚类和萜类等化合物在抗菌、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症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今后野生蔬菜的研究可聚焦于功能性成分及生物活性分离提取与功能鉴定,为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表2参74

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效应

时间:2023-01-16 09:10:07 作者:周雨苗,何刚辉,马绍峰,邵方雷,费禹凡,黄顺寅,章海波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积累量大且不易降解,因此微塑料长期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收集近年来有关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效应相关的文献,全面系统介绍了土壤微塑料积累后,土壤物理环境的变化、土壤动物摄入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响应、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响应、以及植物对微塑料的吸收及其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污染对土壤容重、团聚体组成和持水性等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变,而这些改变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甚至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也有一些研究关注土壤无脊椎动物(如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跳虫Folsomia candida等)对微塑料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同时,微塑料也会被这些土壤动物所摄食,并导致土壤动物体内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以及对其生长产生影响。此外,微塑料在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积累及其效应也受到关注,比如,被蚯蚓摄食的微塑料可通过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摄食蚯蚓进入鸡体内积累。在系统介绍土壤微塑料污染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微塑料组成与性质的复杂性以及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4个未来研究方向:①建立土壤微塑料污染毒理学诊断的标准化方法体系;②研究土壤微塑料与微生物、植物和土壤动物之间的作用机理;③揭示微塑料与物质转化之间的关键微生物学机制;④开展不同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塑料圈”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可为评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效应提供科学支撑。参80

AGRP基因在山羊组织表达及其对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机制

时间:2022-11-15 16:58:08 作者:陈灿灿,蒋婧,孙晓燕,任航行,李杰
摘要: 为了阐明AGRP基因在山羊皮肤表达模式以及对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qRT-PCR法检测AGRP基因在3只酉州乌羊不同组织和3只板角山羊皮肤组织表达情况。同时,通过体外试验分析不同浓度外源性AGRP蛋白对黑色素细胞影响,利用EdU法检测细胞活力、环磷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试剂盒检测cAMP活性、并检测其对真黑色素含量和黑素生成相关基因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酪蛋白酶(tyrosinase,TYR)、酪蛋白酶相关蛋白酶1(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1,TYRP1)、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dopachrome tautomerase,DCT)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AGRP基因在酉州乌羊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垂体中表达最高,与其他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5);板角山羊与酉州乌羊皮肤中AGRP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5)。添加不同浓度AGRP蛋白对黑色素生成和黑色素细胞增殖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AGRP浓度的升高,黑色素生成通路中cAMP活性显著下降(P<0.05);200 nmol·L-1 AGRP显著抑制MC1R mRNA表达且促进TYR、TYRP1 mRNA表达(P<0.05);添加不同浓度外源性α-MSH均显著(P<0.05)挽救AGRP对黑色素细胞功能的影响。AGRP基因与酉州乌羊皮表型密切相关,确定AGRP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揭示AGRP对酉州乌羊皮肤黑色素沉积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47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在中国5个民族中的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

时间:2022-09-27 10:12:01 作者:潘习勇,刘长晖,杜蔚安,等
摘要: 目的 调查AGCU InDel 50试剂盒中纳入的47个常染色体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遗传标记在中国广东汉族、广西壮族、广西瑶族、广西京族和广西仫佬族中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并评估其在法医学DNA鉴定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AGCU InDel 50试剂盒对上述5个民族共768名无关个体的血样进行复合扩增,通过3500xL基因分析仪进行基因分型,统计群体遗传学参数,并进行多态性分析。 结果 在这5个民族中,47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相互间均不存在连锁不平衡。在广东汉族和广西壮族中,47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而在广西瑶族、广西京族、广西仫佬族中,除rs139934789位点外其余46个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间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12%的遗传变异是由民族差异造成。47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在这5个民族中的累积个体识别率均高于0.999 999 999 999 999,累积非父排除率均小于0.999 9。2个Y-InDel位点在所有男性个体中均被检出,在女性个体中均未被检出。 结论 除rs139934789位点外,其余46个InDel位点在这5个中国民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可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或作为亲权鉴定的有效补充。

低氧胁迫下中华圆田螺的肝脏转录组学分析

时间:2022-10-23 10:17:21 作者:殷丽坤,黄凯,于凯,宿志健,郭睿婕,杨旭红,吴耀庭
为了探究低氧胁迫下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肝脏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中华园田螺低氧胁迫组(2.5 mg/L)和常氧组(6.9 mg/L)某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并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对关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测序共获得232 379条基因(unigenes),与对照组比较,低氧胁迫组筛到176个差异基因,包含64个上调基因和112个下调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中的几丁质代谢过程和含氨基葡萄糖的复合代谢过程,细胞组分中的胶原三聚体成分,分子功能中的几丁质结合功能和糖衍生物结合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代谢和生物系统这4大类通路。6个关键差异基因的RT-qPCR结果显示,热休克蛋白70B2和热休克蛋白β-6基因表达量上调,几丁质酶蛋白4、α-1胶原蛋白(XIV)、α-4胶原蛋白(XIV)、5-磷酸酶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发现,低氧胁迫激活了中华圆田螺适应缺氧的生理活动,并获得了低氧胁迫下中华圆田螺肝脏组织中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信息,为深入研究中华圆田螺响应低氧胁迫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水产动物种质创制新技术及在海参、海胆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21 14:52:04 作者:丁君,韩泠姝,常亚青
随着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水产育种技术也开始从传统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技术,逐渐向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性别控制、基因转移以及基因编辑等现代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虽然,我国水产种业已经形成并蓬勃发展,但仍存在良种覆盖率低、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棘皮动物(海参和海胆)的种质资源概况、水产养殖育种新技术及在经济棘皮动物中的应用,并对海参、海胆养殖业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合理开发我国经济棘皮动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Sox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时间:2023-05-22 18:32:07 作者:高 进,马佳璐,刘 洋,邵长伟,贾晓东,陈松林
Sox (SRY-related HMG-box)基因家族是在动物体内发现的一类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家族,广泛参与了动物生长发育、理化反应,特别是性别决定和分化等过程。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Sox基因高度保守的HMG-box区序列作为种子序列,检索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基因组注释的蛋白数据库,共鉴定分离出23个Sox基因。并在全基因组水平对半滑舌鳎Sox基因家族进行了保守结构域序列、进化、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基因表达模式的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了半滑舌鳎Sox基因家族除CseSox32外,皆存在一段9个氨基酸残基(RPMNAFMVW)的高度保守基序;结合保守结构域及进化分析,所有半滑舌鳎Sox基因被分为B1、B2、C、D、E、F和K共7个亚族,且不同的亚族在进化上存在种间趋同性和种内特异性;基因结构分析将半滑舌鳎Sox基因分为两大类,即单外显子类和多外显子类;而染色体定位分析则显示,Sox基因在染色体上散乱分布,不存在集簇现象;不同类型性腺及幼鱼变态前后的Sox基因家族表达谱显示,半滑舌鳎Sox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表明其在性别分化、性腺发育及早期幼鱼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于今后半滑舌鳎Sox基因家族深入的功能验证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日益丰富的水产基因组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了参考。

基于行驶数据挖掘的DCT车辆平直道路换挡规律研究

时间:2023-08-19 04:51:07 作者:秦大同,王康,冯继豪,刘永刚
针对基于车辆动力学制定的换挡规律适应性差,基于多维数据结合智能算法训练的挡位决策模型无法直接应用于实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挖掘熟练驾驶员驾车行驶数据提取平直道路换挡规律的方法。首先,通过试验采集海量行驶数据,接着利用小波去噪、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信息增益计算提取平直道路行驶的3个最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对比6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各挡位下对决策值(升挡、降挡和保持)的分类精度,选取精度最高的随机森林算法生成车速-加速踏板位置-发动机角加速度三参数换挡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收集平直道路下的熟练驾驶员换挡策略,提取的换挡规律油耗水平接近经济性换挡且动力性较好。

刺葡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对不同光质的响应及转录因子调控分析

时间:2023-08-01 12:28:13 作者:赖恭梯,阙秋霞,潘若,刘雨轩,王琦,赖谱富,高慧颖,赖呈纯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花青素合成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为探明CHS在不同光质下的表达模式及转录因子调控特征,以刺葡萄愈伤组织为材料,克隆了2个CHS基因(VdCHS2和VdCHS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8种不同光质培养处理下的表达分析,并对CHS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结果显示,VdCHS2和VdCHS3基因长度分别为1 382 bp和1 398 bp,均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编码蛋白均为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的亲水性蛋白。光照促进VdCHS的表达,VdCHS在短波光诱导下,先呈上调表达,当表达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则呈现下调作用,而长波光抑制VdCHS的表达。靶向CHS的转录因子预测得到13个MYB成员,2个CHS启动子上存在23个MYB转录因子识别和结合元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的波长对VdCHS表达影响显著,13个MYB转录因子可能在刺葡萄花青素合成中参与CHS的转录调控。

镧对铜胁迫下水稻转录组模式的调控分析

时间:2023-03-21 00:43:38 作者:仲雨晴,陈佳佳
摘要: 探究稀土镧对铜胁迫下水稻转录组的影响,鉴定镧在调控水稻铜胁迫应答中的关键基因和功能。利用抗氧化酶活性筛选最适铜胁迫及镧处理浓度,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表达分析,并用qRT-PCR验证差异表达水平。对测序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发现3 222个基因显著上调,3 798个显著下调,qRT-PCR验证了4个细胞壁防御相关基因CHIT13、Laccase、Expansin和GH3.4。功能和通路分析获得95组GO条目和112条KEGG通路,富集于激酶和氧分子结合等分子功能、细胞壁及质膜等细胞组分、次级代谢和脂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以及苯丙烷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镧通过调节细胞壁形成和组分提高水稻铜胁迫耐受性。

燃料乙醇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时间:2022-07-28 08:46:41 作者:郭振强,张勇,曹运齐,刘云云,赵于,吴蔼民
摘要: 在分析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燃料乙醇原理基础上,重点对燃料乙醇转化过程的发酵工艺进行了论述。目前乙醇发酵工艺主要包括直接发酵、分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共发酵和联合生物加工技术等,对这几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基因工程构建高效发酵菌种的联合生物加工技术将是未来高效发酵工艺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有效提高发酵菌株的底物代谢能力,获得高的乙醇产量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食品塑料包装袋光谱识别

时间:2023-02-13 05:15:37 作者:吕铷麟,贾镇,胡益滔,何洪源,何伟文
目的 实现食品塑料包装袋的快速检测和材质区分。方法 研究使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在450~950 nm波长范围下采集了49组不同食品包装袋样本的光谱数据,利用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数据归一化和主成分分析进行预处理,建立决策树、支持向量机2种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比较了它们对包装袋材质的识别性能。结果 决策树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验证识别率分别为87.8%和88.9%,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验证识别率高达100%,损失函数值最终下降到0.0171且达到收敛,在分类效果和精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高光谱检测方法不破坏检材,重现性好,稳定性强,实现了对食品塑料包装袋的精准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食品包装袋高光谱数据的识别效果最好,为食品包装袋质量检测领域中塑料包装袋的识别鉴定提供依据。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工具的选择偏好及改进策略

时间:2022-03-01 17:55:17 作者:祁占勇,宋宇
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选择偏好进行研究有助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体系,推动政策实践运作。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工具选择存在着权威工具使用过度化、激励工具使用低频化、能力工具使用片面化、学习工具使用粗疏化等问题。因此,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工具的时代转向应从凸显协同特征以增强权威工具执行效果,激发教师热情以充分发挥激励工具效用,完善基础建设以提高能力建设工具运用,立足特色优势以深入发挥学习工具的功能等方面着手,不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工具选择。

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时间:2023-09-13 23:39:46 作者:赵朗月,吴一全
在半导体、PCB、汽车装配、液晶屏、3C、光伏电池、纺织等行业中,产品外观与产品性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表面缺陷 检测是阻止残次品流入市场的重要手段。 利用机器视觉的技术进行检测效率高、成本低,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本文综述了 近十年来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首先给出了缺陷的定义、分类以及缺陷检测的一般步骤;然后重点阐 述了使用传统图像处理方式、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进行缺陷检测的原理,并比较和分析了优缺点,其中传统图像处理方式分为分 割与特征提取两个部分,机器学习包含无监督学习和有监督学习两大类,深度学习主要囊括了检测、分割及分类的大部分主流 网络;随后介绍了 30 种工业缺陷数据集以及性能评价指标;最后指出缺陷检测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 展望。

养殖银鲳虹彩病毒感染的组织病理学分析及分子检测

时间:2022-09-01 08:26:39 作者:许跃,钱冬,周素明,王亚军,尹飞,金珊,詹萍萍
2018年7月,宁波象山某养殖场内银鲳出现集中死亡现象,累积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为探究此次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患病银鲳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析来对其病原进行鉴定,以便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患病银鲳临床表现为厌食、身体失衡、脾脏肿大、肝脏颜色异常等病征。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银鲳肝脏、脾脏和肾脏均出现直径10~15 μm、细胞质嗜碱性的肿大细胞。进一步的透射电镜观察则在脾脏、肾脏等组织细胞内发现了病毒包涵体结构以及大量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40~160 nm。通过虹彩病毒特异性PCR检测发现,患病组织样品为虹彩病毒阳性。此外,通过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MCP)序列分析,发现银鲳源病毒与大黄鱼虹彩病毒(GenBank 登录号:AY779031.1)MCP同源性最高为99.76%,认为此分离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 RSIV)类群。本实验首次报道了全人工养殖环境下银鲳感染虹彩病毒的病例,该研究将为养殖银鲳虹彩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水产品副产物蛋白回收和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

时间:2022-06-10 23:18:13 作者:赵勇,武艺,李玉锋,刘海泉,王敬敬
水产品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然而,水产品消费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鉴于此,水产品加工副产物依据其不同特性已经被开发应用到诸多领域。其中,水产品副产物蛋白因其独特的功能特性与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回收和利用。因此,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广泛用于回收水产品副产物蛋白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同时,介绍了鱼类、甲壳类和贝类副产物蛋白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水产品副产物蛋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提升水产品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促进我国水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