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篇章24篇地理科学论文推荐

时间:2024-02-27 08:30:17 编辑:论文211网

西方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的发展与论争

时间:2022-07-28 22:14:00 作者:苗长虹, 魏也华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对西方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的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与地方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也是经济地理学认识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视角,其理论建构的核心始终围绕着区位、空间与地方来进行,并以分析它们与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其中经济行动者的能动性与结构的关系而走向理论建构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而技术、制度、文化和关系、尺度、调节是其理论建构的重要中介,也是当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争论的核心所在。

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黄秉维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卓越贡献──学习《自然地理综合工作六十年》纪念文集

时间:2022-09-02 15:32:16 作者:赵松乔
摘要: 从部门自然地理学到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三个自然地理方向及其综合研究、以综合自然地理学为基础开展应用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黄秉维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对地理学的贡献。

东非裂谷Albertine盆地上中新统—下上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时间:2023-04-03 10:38:45 作者:王珩,赵红岩,苏鹏,邱春光,宋宇,杨宇航,沈传波,胡守志

Albertine盆地是东非裂谷系重要的裂谷盆地, 油气资源丰富, 上中新统-下上新统烃源岩是盆地重要的生烃岩系, 目前研究相对薄弱。综合利用地质学、岩石热解、元素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Albertine盆地上中新统和下上新统的烃源岩进行了评价, 并分析了晚中新世-早上新世时期的古环境特征。研究表明, 两套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 但有机质丰度和类型存在差异, 下上新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更高, 属于中等-好烃源岩, 干酪根类型主要是Ⅱ1~Ⅱ2型; 上中新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略低, 属于差烃源岩, 干酪根主要是Ⅱ2~Ⅲ型。沉积环境是造成烃源岩差异的重要原因。晚中新世-早上新世时期, 研究区属于还原性较强的淡水湖盆, 水体逐渐加深, 气候越来越温暖, 细菌及微生物繁盛, 有机质类型变好, 同时, 湖泊生产力提高, 沉积速率有所加快, 有机质能够更有效地保存, 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更高。研究结果对于Albertine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教材演变

时间:2023-07-25 22:20:15 作者:蒋小伟,万力,王旭升,张志远
Tóth提出的区域地下水流理论为盆地尺度地下水循环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从4个方面总结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发展历程,对比国外多本水文地质学教科书对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描述情况,系统梳理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自1986到2018年的4个版本对区域地下水理论描述的演变情况。分析认为,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对我国学者开展区域地下水流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与南阳凹陷油气地质特征类比及勘探启示

时间:2022-11-03 04:49:22 作者:李智,张志业,何登发,李岩,黎腾
泌阳凹陷和南阳凹陷均属于南襄盆地次级构造单元,两者被唐河低凸起分隔,有效勘探面积相近,但凹陷资源量、已探明地质储量、石油天然气产量差异很大,油气分布具不均衡性。以两个凹陷的地震、钻井、测录井、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立足于已有的勘探地质认识,从大地构造、含油气盆地要素分析、石油地质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两凹陷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两凹陷在大地构造背景、构造演化阶段、凹陷平面形态、地层系统等方面具相似性。两凹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基底性质、边界断裂特征、沉降特征、地温特征、烃源岩特征、沉积体系、储集层物性、生储盖配置、圈闭特征、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10个方面。其中,基底性质和凹陷地质结构差异导致的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不同是油气分布不均衡性的决定因素。油气地质特征类比表明,南阳凹陷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只要借鉴泌阳凹陷的成功勘探经验,创新地质认识,配套勘探关键技术,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油藏类型的立体勘探,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时间:2023-02-16 23:48:05 作者:王焰新,甘义群,邓娅敏,谢先军
海岸带是地球表层物质、能量和信息流通交换最活跃区域之一,具有动态变化的盐度、溶解氧等地球化学梯度,其界面过程体现在大气降水-河水-海水-地下水-沉积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海岸带面临着气候灾害、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滨海湿地退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重金属、新型污染物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海岸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岸带环境问题、海岸带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海岸带海陆交互界面观测新技术新方法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展望了海陆交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放射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15 19:33:00 作者:赵雪琰,,徐占杰,,董志超,,李培森,,赵晓麦,,傅平青,,Chandra Mouli PAVULURI,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正常传播,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人类健康等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密切相关。大气环境中的碳质气溶胶主要包含有机碳和元素碳,其中有机碳可分为水溶性有机碳和非水溶性有机碳。碳质气溶胶的来源及其形成转化过程是目前大气环境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Δ14C)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上具有优势,是目前唯一可以量化化石源和生物源在不同类别碳质组分中贡献大小的手段。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放射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上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在碳质气溶胶源解析上的应用原理,深入探究了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在碳质组分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在碳质气溶胶中的发展和应用。最后,对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与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联用,以及单体分子标志物的放射性碳同位素比值研究进行了展望,为碳质气溶胶的来源解析和气溶胶化学过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中亚造山带西段俯冲起始时限及机制探讨

时间:2022-09-16 15:48:00 作者:杨高学,,李永军,,司国浩,李海,佟丽莉,,王祚鹏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礁灰岩、滑塌堆积岩、陆源碎屑岩。蛇绿混杂岩中基性岩在地球化学上可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为洋中脊玄武岩型,属于拉斑系列,显示俯冲带特征; 另一类为洋岛玄武岩型,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海山/大洋高原环境。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的时代、属性及空间分布,表明古亚洲洋俯冲起始时限不晚于新元古代早期,位置应在西伯利亚南缘,并逐渐向南发展。在古亚洲洋发育早期,地幔柱诱发俯冲起始占主导地位,后期可能由于海山/大洋高原阻塞俯冲通道,导致俯冲极性翻转和跃迁,从而发生俯冲起始。实际上,新俯冲带如何起始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俯冲起始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缺少直接的地质记录,并且现今地球上鲜有正在发生的俯冲起始案例。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共同努力去揭秘古亚洲洋的前世今生,破解板块俯冲起始的奥秘。

大面积连续分布是页岩层系油气的标志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时间:2022-12-29 09:27:53 作者:杨智,邹才能,付金华,吴松涛,林森虎,潘松圻,王岚,刘新社,牛小兵
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大面积连续分布,是未来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接替领域。提出了页岩层系油气的地质内涵,即烃源层系生成、滞留或就近聚集在生烃层系内部或紧邻生烃层系的致密储集层中,利用新技术可实现工业开采的连续分布油气资源,包括源储一体型和源储紧邻型两种资源类型。鄂尔多斯盆地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的有利发育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源储接触面积大,页岩油气、致密油气主要在源内或近源大面积连续分布,具有“普遍含油气、储层致密、低压、低丰度”的典型地质特征,具有稳定平缓的构造面貌、较高成熟源岩广布式生排烃和大面积致密储层叠置分布的有利成藏地质背景,致密油气“甜点区(段)”主要受生烃中心和厚层砂岩分布共同控制,页岩油气“甜点区(段)”主要受富有机质页岩规模、热演化程度、天然裂缝等共同控制。随着页岩层系油气的深入勘探开发,以大面积连续分布为标志特征的页岩层系油气地质理论将深入发展,成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的下一次大飞跃。

适用于壳幔混合物源成因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单斜辉石压力计

时间:2022-11-05 06:20:23 作者:孙兰兰,杨家喜,周争艳,邹莉菲,马嫒嫒,关豪
花岗岩的壳幔混合物源成因及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因信息是地质学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但至今还没有适用于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这种基性矿物组合的压力计。依据Patino Douce模拟壳幔岩浆混合过程的试验岩石学研究资料,发现具有基性矿物组合的暗色微粒包体中单斜辉石的Na、Al含量与压力密切相关,得出了压力与单斜辉石中的Na2O含量、Al2O3含量、硬玉分子摩尔分数、契尔马克辉石分子摩尔分数、硬玉分子与契尔马克辉石分子摩尔分数之和的线性关系,以及压力与斜方辉石中Al2O3含量的线性关系,进而得出适用于壳幔混合物源成因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有效地质压力计。这一压力计为了解壳幔混合物源成因花岗岩浆形成的深度提供了研究手段。将地质压力计应用于西秦岭天水地区车河花岗岩体及其中的暗色微粒包体研究,对了解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等深部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过程中的稳定 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进展

时间:2023-04-21 18:55:34 作者:任明忠,吴福源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2.江苏石油勘探局井下作业处,江苏扬州225009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富阳区建成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时间:2022-01-15 07:32:16 作者:陈闪,蒋文伟,陈尧,王旭东
态敏感性分析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建成区为例,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高程、水域缓冲区和植被覆盖指数等6个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5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因子叠加法完成研究区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建立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富阳区建成区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5个等级敏感区面积比例分别为7.14%,18.95%,33.98%,20.17%和19.76%。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策略,为今后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图2表2参21

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及其热点分析

时间:2022-01-11 21:06:21 作者:刘金立,陈新军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受到了严重威胁,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方法,对其发文量的增长趋势、来源期刊和区域分布以及学科类别等进行分析,并基于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其热点。结果显示,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总体上呈动态递增趋势,且文献的科研影响力及国际关注度非常高;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机构间均形成了密切而稳定的合作关系,Miloslavich P、Danovaro R和Mouillot D等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以詹姆斯库克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为核心的机构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主要涉及的学科类别为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淡水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当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主要有5个方向:(1)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3)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域生物多样性研究;(4)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变化的观测及其评价;(5)海洋遗传多样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变异研究。

5G+等相关新技术在矿山地质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时间:2022-07-09 15:58:43 作者:方啸虎,王静纯,崔琳
G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在地质学及矿山地质学方面是一前沿性的课题,它涉及当前地质方面新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可以把历史的、现代的地质资料及信息汇集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把精华的部分提供给科研人员和一线地质工作者。此外,本文探讨了将5G技术运用到智能找矿上,得以更科学快速勘查开采矿山地质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河南土地庙沟—银洞山铅多金属矿多元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时间:2023-01-16 19:00:20 作者:高阳,何玉州
土地庙沟—银洞山地区铅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东段的接壤部位,在依据前人地质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数据收集,依据关键控矿因素、成矿模式及成矿规律,根据数学地质学理论,利用智能化平台,结合已获得的地、物、化、遥等数据对找矿信息提取与分析,获得具有预测意义的找矿标志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找矿标志的权重,对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应用多元信息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集成和对比分析,圈定了4个找矿靶区,为后续的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为该区的成矿预测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煤的显微组分定义与分类(ICCP system 1994)解析III:腐植体

时间:2022-01-14 18:22:43 作者:代世峰,刘晶晶,唐跃刚,姜尧发,任德贻,赵峰华,邵龙义,赵蕾
国际煤地质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在2005年发表了褐煤腐植体显微组分的分类方案。由于我国没有低阶煤中腐植体的显微组分分类方案,因此“ICCP System 1994”中关于腐植体的显微组分的定义和分类方案对我国学者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该显微组分分类方案(ICCP system 1994)在原分类方案的基础上,对腐植体显微组分的分类进行了修订,以便能够使其与其他显微组分,特别是镜质体分类中的相关术语更相匹配。该分类方案将腐植体显微组分为3个亚组,分别是结构腐植体亚组、碎屑腐植体亚组、凝胶腐植体亚组;每个显微组分亚组又分为2个显微组分,显微组分可以进一步分为显微亚组分以至显微组分种。虽然本分类方案主要针对的褐煤(指腐植体平均随机反射率低于0.4%的低阶煤,或称之木质褐煤),但适合于褐煤和亚烟煤,主要是因为镜质体和腐植体,以及次级的显微组分亚组之间具有对应的关系,因此,“ICCP system 1994”分类方案的腐植体和镜质体2种分类体系可以并行使用。目前,在显微组分以及细化的分类方面,研究者可根据低阶煤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腐植体和镜质体2个分类体系中的其中一种使用。这与新的ISO煤的分类方法一致。在ISO分类中,也涵盖了低阶煤,并且提出,对于低阶煤可联合使用腐植体和镜质体2种分类方法。

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功能与设计

时间:2023-03-22 17:41:38 作者:张雪芬,薛红喜,孙涵,曹治国,李翠娜,金红伟,余正泓
摘要:根据现代农业气象业务需求,提出了可视化、实时性、远程控制的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技术思路、设计原则,并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及自动化观测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具有作物生长、农田气象要素观测及环境监控功能,可实现作物发育期、株高、盖度等的自动观测,还可实现农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实时监测。该文利用三维空间模拟技术初步确定了CCD (charge-coupled device) 传感器的技术指标;提出利用图像判别技术,结合作物生长特征及农业气象指标,实现作物发育期自动判别;利用摄影测量学技术,采用动态跟踪法实现作物株高自动化观测;提出了作物盖度的计算方法和通过研究作物盖度与密度、叶面积指数的关系,解决作物种植密度和叶面积指数自动观测的技术思路。该系统模仿人工观测原理,将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学等技术引入农业气象自动观测中,基本上可以满足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任务的实时性、可视化和自动化需求。

基于GIS的农村震害分析及抗震能力评价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时间:2022-02-24 18:35:41 作者:马银,单宝艳,史同广,李兵
农村地区抗震防灾能力较弱,系统分析农村震害并研究其抗震防灾能力,是制定可行的抗震防灾措施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采用模型评估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预测了山东农村震时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构建了农村抗震防灾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抗震防灾能力与震时综合损失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山东农村震时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郯庐地震带、聊考地震带及周边区域震时损失较重;山东农村抗震防灾能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中东营、滨州和威海的较强,而临沂、菏泽和烟台的较弱;抗震能力较弱且震时损失较重的乡镇主要位于鲁南和鲁西南地区,抗震防灾形势严峻;抗震能力较强且震时损失较轻的乡镇主要位于济南、东营和威海等市,抗震防灾形势相对乐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10-05 13:53:08 作者:高吉云,蔚莹
自然地理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研究是当前该课程的首要任务。文章结合目前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内容繁杂课时有限、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阳江市近30a降雨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时间:2023-04-02 04:59:42 作者:邹 宇
基于阳江市41个雨量站点1991—2020年近30a逐日降雨实测资料,采用 ArcGIS空间分析与 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回归、滑动平均等方法,讨论了阳江市各区域在不同时期的降雨分配以及时间演变、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阳江市防汛减灾、雨洪资源合理利用、水量科学调度等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种护坡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比较

时间:2023-01-01 23:58:09 作者:廖晶晶,罗绪强,罗光杰,魏华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喀斯特植物磷、钙胁迫的生态适应性调控机制研究”(31100187);贵州省“环境科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专项科研项目“不同植物根-土复合体提高边坡土体抗剪切强度的试验研究”(HJKX201201);贵州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草本植物根系控制水土流失的抗拉强度研究”(GZSY201122);贵州省环境科学教学团队项目(黔教高[2012]426号);贵州师范学院环境科学教学团队项目(贵师院[2012]47号)

仿生光响应形状记忆材料4D打印和形变特性研究

时间:2022-04-21 17:53:03 作者:刘春宝,许辉,梁云虹,张澜,林兆华
针对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等极端环境科学探索前沿,利用智能构件的材料– 结构– 功能一体化增材制造技术,即4D 打印技术,以木材的多层网格状结构为生物模本,以聚乳酸为基体,聚己内酯为添加相,氧化石墨烯为光热转换剂,采用直写式3D 打印工艺成功制备了具有光响应形状记忆特性的仿生智能材料,研究了该智能材料的响应方式、变形过程、力学强度、变形温度等。结果表明,其能对光与温度刺激做出响应,实现自主形状回复,形变温度降低至55 ℃左右。在近红外光刺激下,形状固定率高达96%,形状回复率为93%,形状回复时间最快可达9 s。最后演示了在仿生可展开结构和光控释放包裹物结构中的应用,分别实现了按需光驱动展开和可控顺序释放功能,为航空航天可变形结构精准选择、远程控制和快速响应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仿生学新思路和新方法。

钢桁架桥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

时间:2023-07-15 06:58:54 作者:杭京,杨利斌,沈建华,彭卫兵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属太湖流域,平原河港交织,荡漾密布,航道密集,在过去十多年间建立了一批各种类型的钢桁架桥梁。近年钢桁架桥梁由于其构件数量少、整体自重轻、跨航道施工装配快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钢桁架桥梁服役年限的增加,部分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等现象,导致结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运营安全需求。为保证钢桁架桥梁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行车安全和交通畅通,延长桥梁使用寿命,降低周期养护成本,该文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长兴某座钢桁架桥梁进行结构外表病害检测,调研结果发现案例桥存在涂层劣化、钢材腐蚀、螺栓断裂脱落等典型病害。基于钢桥存在的病害,分析病害产生原因,开展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提出钢构件防腐涂装的维护、焊缝的检查和处理、杆件弯曲及损伤的处理、伸缩缝和防撞护栏等附属结构的预防性管养维护内容。

社区旅游参与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地方感生成研究

时间:2022-08-05 04:15:31 作者:余志远,赵星会,梁春媚
居民地方感领域的研究在深化“人—地”关系认识、旅游目的地地方性塑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旅游规划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人口统计学特征、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缺乏对旅游世界中人与场的积极互动而产生的地方感等问题的讨论。本研究从社区旅游参与视角,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郎德上寨村民主诉的旅游参与实践,对民族旅游村寨居民地方感的生成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郎德上寨村民的社区旅游参与主要表现为“合作激励型”“自我激励型”“机械被动型”和“利益激励型”4种类型;在社区旅游参与过程中,村民获得了强烈的地方感,并由自然地理和人文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特性、经济制度、乡土认同、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房屋归属感和生活便利性等内容体现。本研究还发现,居民地方感在不同的社区旅游参与形态中表现出差异性;社区旅游参与和地方感之间是双向、交互式的影响关系,其中,旅游效益感知因素在二者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