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7篇资源勘查论文挑选

时间:2024-02-24 08:30:26 编辑:论文211网

小秦岭华阳川地区吕梁期和燕山期铀成矿作用:来自含铀伟晶岩年代学的启示

时间:2022-04-01 21:21:24 作者:李普涛,,,辜平阳,,李永军,何世平,,汪双双,,庄玉军,,陈锐明,
华阳川铀矿位于小秦岭构造带西部,是一个以U、Nb共生为主,并伴生Pb、稀土的多金属矿床。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表明华阳川地区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铀成矿作用。近年来,在华阳川矿区及外围发现了大量含铀伟晶岩。对位于华阳川地区草坪沟一带的含铀伟晶岩进行岩相学、矿物学、锆石及独居石U-Pb年代学等研究。结果表明:含铀伟晶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 922.5±6.0)Ma,锆石与含铀矿物共生表明存在成岩期成矿现象,反映吕梁期(2.0~1.8 Ga)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拼接过程中的铀成矿作用; 含铀伟晶岩中独居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具有总量较高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十分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Eu强烈亏损和右倾特征,显示出高度分异岩浆的晚期热液结晶成因特征; 独居石U-Pb年龄((141.9±1.8)Ma)表明存在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作用对已有富铀地质体的叠加改造成矿作用。总之,华阳川地区除印支期铀成矿外,至少还存在吕梁期U预富集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义敦岩浆弧前寒武系变质岩绿泥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时间:2022-03-14 23:16:33 作者:田振东,冷成彪,张兴春,尹崇军,张伟,郭剑衡,田丰
义敦岩浆弧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甘孜―理塘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向西俯冲形成。由于缺乏对区内前寒武系变质岩石的研究,制约了对该岩浆弧构造演化过程和大地构造属性的深入认识。义敦岩浆弧前寒武系变质岩中发育大量的绿泥石,通过详细的镜下鉴定工作,并利用电子探针对该套变质岩中的绿泥石进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套变质岩中的绿泥石均为富铁种属的蠕绿泥石,其化学成分主要受泥质岩类控制,暗示其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绿泥石四面体位置置换类型为AlIV对Si的替换,八面体位置置换类型以Fe对Mg的置换为主,以AlVI对Mg的置换为辅,反映其形成于相对酸性的环境;绿泥石具有较低的Si含量,较高的Fe、Mg和AlIV含量,且成分中AlIV与AlVI含量相近,说明该绿泥石为变质成因,主要由黑云母发生水解作用形成;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其形成的温度范围为352 ℃~443 ℃,平均值为404 ℃,与其共生的多硅白云母指示其形成压力为0.57~0.90 GPa,平均值为0.73 GPa,说明义敦岩浆弧变质基底经历了中压型变质作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义敦岩浆弧具有扬子地块的亲缘性。

鄂尔多斯盆地―高原转型期区域动力学背景

时间:2022-08-31 05:59:04 作者:郑国璋,
通过分析新生代以来亚洲板块与周邻板块运动学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及盆地抬升的地质学证据,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高原转型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鄂尔多斯盆地―高原转型期的驱动力主要源于印度板块北移、青藏高原隆升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的远源波及力。鄂尔多斯盆地抬升的时期主要分为:新生代早期(65~45、45~25)MaBP,盆地处于缓慢阶段性抬升期;新生代晚期(25~0.78、0.78)MaBP,盆地处于快速阶段性抬升期,且抬升的频次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构造热事件与油气运移

时间:2023-02-02 12:21:32 作者:万丛礼,付金华,张军
应用构造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古热史等研究方法,证实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在中生代晚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活动。生烃史表明,这次事件与烃源岩的主生烃期相吻合,它不仅使岩石产生大量裂缝,为烃源岩排烃和油气二次运移提供了极好通道,而且还产生强大动力,促进烃源岩排烃和驱动油气二次运移。结果,这次事件显著提高了烃源岩排烃率和油气运移效率,并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和分布规律。中生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是重要的生烃事件,也是重要的成藏事件。

坦桑尼亚布里扬胡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时间:2023-05-28 03:04:06 作者:袁杨森,卢俞杰,彭俊,曹义甲,祁东,邢忠
布里扬胡鲁金矿床是坦桑尼亚最大的金矿床,位于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金矿田,赋存于太古宙苏库马兰德绿岩带变质火山岩中;火山岩类型为基性火山岩和长英质火山岩,为一套双峰火山岩,变质程度为绿片岩相。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是由一系列沿剪切构造带走向充填的陡倾变形剪切石英脉组成;主矿体为Ⅰ号矿脉,赋存在下盘镁铁质火山岩和上盘英安质流纹岩接触部位的剪切构造带内。通过对矿床主成矿阶段矿石δ34S值为1.1‰~7.0‰,表明矿石中硫主要来源于地幔成因的基性火山岩;δD值范围在-49‰~-79‰,δ18O水值为7.2‰~8.6‰,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岩浆水,并伴有变质热液的混入。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模式,认为多期花岗岩体侵入活动形成的北北西向剪切构造带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长英质斑岩体的侵入活动为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和能量。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3-06-24 04:34:40 作者:郑淑平,李娇娜,闫文琦,杨磊,孙明明
随着不断的深入开发,国内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储层构型已经成为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掌控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储层构型进行精细解剖,明确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以储层地质学、沉积学及储层层次分析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钻井岩芯、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以河南双河油田437区块核三段Ⅱ油组1、2层为例,对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内部构型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段扇三角洲前缘构型可划分为7级,并且复合砂体存在4种平面组合方式;基于3种砂体边界识别方法,得出单一辫状河道砂体在垂向上的3种叠置方式,即叠加式、切叠式和独立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分析可知复合砂体平面组合样式和单一砂体内部韵律性以及单一砂体之间垂向叠置样式是造成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指导研究区部署剩余油挖潜方案,以及类似沉积环境下构型解剖提供参考。

新疆托帕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时间:2022-06-10 15:45:44 作者:赵路通,马忠美,杨卫立
托帕铜铅锌矿床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拉根成矿带东端,其矿床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可为区域上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托帕铜铅锌矿区矿体赋存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及其上覆始新统卡拉塔尔组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和孔雀石,次要为白铁矿、闪锌矿、黄铁矿、辉铜矿并可见少量的黄铜矿和斑铜矿,主要发育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和条带状、浸染状构造。围岩蚀变以褪色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和碳酸盐化为主。以 Pb-Zn-Cd-Ag-W-Mo-Sr和 Cu-Pb-Zn-Ag-As-Sb为元素组合的综合异常及激电高极化率异常区是矿体赋存地段特征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矿体成因与盆地卤水成矿作用有关,与区域上同类矿床相比,其成矿以 Cu、 Pb为主可能与基底建造 /物源区的不同有关。

内蒙古开花山—豆角山地区银多金属矿找矿模型研究

时间:2023-09-19 23:19:25 作者:岑朝正,权知心,李香资,张一,王瑾,彭志阳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北缘阴山隆起东部、临河—集宁—尚义东西向深大断裂以南。划属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II-3)乌拉山—集宁—阜新太古代、燕山期金多金属成矿带(III10)中部大青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是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银金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成矿地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本文重点以研究区内开花山九龙湾银多金属矿床和豆角山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两个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分别从地质、物探、化探三方面指出了区内银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标志,建立了区内银多金属矿床找矿模型。该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建立,对区内及相似成矿背景区域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青海门源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简析

时间:2022-07-15 16:59:12 作者:王羽佳,关全成,段顺荣
青海省门源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种类齐全,潜在价值大。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是,矿产资源开发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隐患,造成一些弊端。因此在2012年对门源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有助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青海沟里地区金矿床地质背景研究

时间:2022-01-27 23:04:54 作者:杨宝荣,张里斌,马忠贤,王晓云
沟里地区金矿床主体位于昆中Au成矿带之东段,也处于东昆仑南坡构造带之东段,经历了多期次的扩张-收缩及俯冲造山作用,形成了以Au、Ag、Pb、Zn、Cu、Co、Ni、Fe等为主金属矿产富集区。文章在沟里地区金矿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矿时代,金成矿与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围岩蚀变的关系分析,总结了青海省沟里地区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对沟里地区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为后续找矿勘查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湘中杏枫山金矿床毒砂的矿物学研究

时间:2022-10-14 05:38:23 作者:刘佳,刘莎,艾国梁,肖鸿杰
杏枫山金矿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紫云山金矿带的西段,是湘中地区重要的金矿之一。相对于湘中龙山金矿、大新金矿和铲子坪金矿而言,杏枫山金矿研究程度较低。尽管前人已有的研究表明,该区金的品位与含脉密度和毒砂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目前尚无人对该区毒砂进行任何研究,该区毒砂的特征及毒砂中金的赋存状态目前尚不清楚,这严重制约了选矿过程中金的回收率的提高。文章拟对杏枫山矿区毒砂进行矿物学研究,探讨毒砂中金的赋存状态,揭示毒砂与金的成矿关系,这对推动该矿改进选冶流程,提高金的回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在地形地貌与地表覆盖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

时间:2023-03-06 20:05:36 作者:罗达,林杭生,金钊,郑涵5,宋怡,冯立,郭庆华6
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UAV-DAP)与激光雷达(LiDAR)凭借其机动灵活、高效便捷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地形地貌、生态监测、工程勘察、环境规划、林业资源清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的技术特征和应用趋势,着重比较两者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以及成本耗费等方面的区别,分析了两种技术在林业资源清查、地形地貌研究、灾害防控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动态,并且基于两者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动态提出了进一步的可能应用前景。基于运动结构重建算法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获得的数字地表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激光雷达技术的超高空间分辨率程度(如0.2 m×0.2 m),但是数字摄影无法穿透植被冠层,而激光雷达可以较好地穿透植被层从而获取植被及地表信息。然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因而能够和高精度、高耗费、大数据量的激光雷达技术形成优势互补。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技术是林业资源清查、地形地貌研究、灾害防控等领域在快速响应、高精度调查、多时期扫描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菲律宾远东南铜金矿床地质统计学资源估算

时间:2023-01-03 06:16:45 作者:金铜标
中文摘要: 菲律宾远东南铜金矿床是一个产于石英闪长岩和火山碎屑岩中的斑岩铜金矿床,1980年至1994年矿床勘探采大致用75 m×100 m网度对矿体进行了控制,求得了一定的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NERIN由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需要,采用地质统计学重新估算了资源,经与各家公司估算结果对比,差异不大,说明估算结果可靠。最后按照中国的勘探类型,根据矿床控制程度对资源进行了分类。该矿床的地质统计学资源估算方法作为一个案例值得矿床资源估算中研究推广。

津巴布韦西北部地区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时间:2022-12-11 03:52:43 作者:江伟华,阎浩,卿芸,朱进,郭佳
中文摘要: 通过对津巴布韦某铜矿开展地质填图、地表槽探、深部钻探等工作,查明了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石质量,对赋矿岩石地层斜长角闪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及光谱分析,认为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玄武岩,属钠质钙碱性玄武岩,判断矿床为玄武岩型铜矿,矿床成因与热液及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基于FAHP和Kriging算法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系统

时间:2023-06-27 01:44:05 作者:张晓,田磊,胡芳凝,张勇,刘新锋,
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会对矿山及其周围地质环境造成影响,科学评价矿山地质环境是矿山治理与改善的基础。文章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系统,采集矿山评价指标和专家评价结果,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诊断树模型,评价了矿山破坏程度,采用克里金插值算法(Kriging)计算矿山及周围环境的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可视化展示矿山区域的地质环境。结果表明:FAHP能够有效地评价矿山及其周围地质环境的状态,WebGIS技术与Kriging算法相结合的可视化手段能够更准确地展示矿山受影响的区域与损害程度,为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硫化镍矿中镍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时间:2022-07-13 20:35:40 作者:饶富,马恩,郑晓洪,张西华,吕伟光,姚沛帆,孙峙
作为一种战略金属,镍广泛应用于不锈钢、特殊金属合金、二次电池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无钴高镍”发展趋势,对镍的需求量持续攀升。然而,我国镍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6%,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针对镍冶炼主要原料的硫化镍矿开采、富集较为困难,传统冶炼方法存在回收率低、环境风险高等瓶颈问题,本研究在分析硫化镍矿矿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硫化镍矿中镍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镍的回收率、物质和能量消耗、环境影响等因素,提出了强化硫化镍矿中镍提取技术研发的建议,同时对硫化镍矿中镍提取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铁路勘察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及关键问题研究

时间:2022-02-06 03:37:19 作者:王晓凯
研究目的: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作为一项新型航空测量技术,在国内外多个行业内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研究。但是现阶段各行业内,包括应用于铁路勘察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应用模式。因此,一方面加深新技术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在推动新技术发展应用的同时,及时加深梳理过程中发现关键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结论:通过对激光雷达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发现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认为:认真总结工程实例,确定机载激光雷达传感器在我国地形条件下的参数设置;结合具体工程,熟练掌握适合于铁路应用的点云分类方法与标准;通过本文提到的机载激光雷达成果精度的验证方法完成对机载激光雷达成果的精度验证;在工程应用前将基于UTM系统下的机载激光雷达观测成果通过投影转换纳入工程坐标系获取地理信息成果是能够满足铁路勘察设计、施工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