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21篇轻工论文精选

时间:2024-02-21 08:30:20 编辑:论文211网

放射分析化学

时间:2022-03-19 11:41:57 作者:张智勇;柴之芳
摘要: 放射分析化学是现代放射化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目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放射分析化学与大科学装置、放射分析化学与国家需求和放射分析化学与重大科学问题3个方面综述近期我国放射分析领域的重要进展。

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的标准比对(Ⅰ)

时间:2023-08-10 02:57:31 作者:谢珍,瞿霖吉,桑晶,张霄鹏,何立成,康桦,匡荣
近年来,我国在化妆品监管和技术领域不断取得进步。在技术标准方面,已建立起化妆品技术法规动态修订机制,以标准化促进化妆品质量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对毒理学试验方法中的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的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进行梳理和比对,分析目前标准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建议。

木质素液化改性酚醛树脂研究进展

时间:2022-01-05 21:16:52 作者:甘卫星刘金明张建辉方建林侯志兵张亚伟
酚醛树脂从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凭借其胶合强度高、耐候性强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三大热固性树脂之一。酚醛树脂传统合成工艺所采用的原料主要还是苯酚和甲醛,这些原料不仅对环境有害,还影响人体健康,且不可再生。20世纪初期,生物质材料液化技术开始兴起,通过液化技术可将生物质材料转化为可替代化石燃料和石油基衍生物的液态物质。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储量第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经苯酚等有机溶剂液化后能成为具有一定活性和反应性的较小分子液体,其液化产物中含有大量以羟基为代表的活性基团,这些基团是用于替代部分苯酚制备改性酚醛树脂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因素。木质素液化方式可分为水热液化法、常压催化剂液化法、微波快速液化法和微生物辅助液化法,对这些液化方法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分别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同时,讨论了木质素液化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机理,并根据木质素的不同液化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将其液化产物用于改性酚醛树脂的主要研究进展。通过综述认为,利用木质素液化技术制备胶黏剂可提供一种更为环保和经济的途径,并针对目前木质素液化产物制备改性酚醛树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微纳米无机注浆材料研发与应用

时间:2022-11-13 17:58:35 作者:张海波,狄红丰,侯成岩,郑冬冬,柴虎成,刘浪,管学茂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难题急需解决,提出了支护-改性-卸压“三位一体”协同控制技术,其中注浆“改性”环节要求注浆材料具有高渗透性和早强性。以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石膏、石灰为主要原料,通过优化配比和超细粉磨方法研发了具有早强、高渗透性的微纳米无机注浆材料,测试了材料粒径、比表面积、抗压强度、泌水率和凝结时间;采用自制的注浆模拟系统测试了微纳米无机注浆材料注浆加固煤体效果;在中煤新集口孜东矿进行了现场应用。材料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石膏、石灰三者最优质量比为10∶8∶2,经超细化加工,材料粒径达到6.7 μm,比表面积为1 200 m2/kg,达到微纳米级别;水灰比为1.0时,6 h抗压强度达到6.8 MPa,泌水率低至2.8%,初凝时间为10 min。煤体注浆加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注浆前后煤样强度提高24.4%;现场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注浆前后锚杆拉拔力提高了81.3%,浆液大量填充煤体裂隙,提高了煤体完整性,扫描电镜观察说明浆液可以通过10 μm裂隙,渗透性良好。与传统水泥基注浆材料相比,微纳米无机注浆材料具有更高的渗透性和早期强度;与有机化学注浆材料相比,微纳米无机注浆材料为无机矿物材料,不燃,具有更低的成本和使用安全性。

圆柱形动力锂电池的绿色包装设计及跌落仿真试验

时间:2023-03-04 04:44:47 作者:王天佑,卢秋婷,梁怡良,郑晓雪,张新昌
目的 对圆柱形的车用动力锂电池进行运输包装设计及跌落仿真试验分析。方法 运用运输包装设计五步法,根据产品特性、运输包装要求与流通环境条件,分析现有包装的不足,提出包装解决方案,并依据包装设计方案设计包装材质、结构尺寸,对设计的包装进行强度校核,最后对包装件进行跌落仿真试验,分析和评价所设计的包装方案。结果 设计的运输包装解决方案分为内外包装两部分,内包装使用材质为EPE发泡聚乙烯塑料材料,结构为多孔结构,外包装使用的材质为C楞瓦楞纸板,结构为0201型箱型结构,对所设计的包装方案进行底面跌落模拟仿真试验,锂电池产品所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5.865 MPa,低于圆柱形动力锂电池材料的许用应力值132.2 MPa。结论 所设计的圆柱形动力锂电池运输包装方案合理,对锂电池类危险品的运输包装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型叠层结构瓦楞纸板设计及其动态性能研究

时间:2023-01-22 21:04:31 作者:仲晨,周丽娜,刘莉,夏征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叠层结构瓦楞纸板,解决传统瓦楞纸板耐反复冲击性能较差等问题,获得缓冲及防振性能提升的包装用新型瓦楞纸板。方法 首先设计新型纸板芯纸结构;其次设定新型纸板和传统纸板参数,并手工制作试样;最后对这2种纸板分别进行动态缓冲性能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对比分析2种纸板性能。结果 动态缓冲性能对比试验表明,在不同跌落高度下新型纸板的缓冲性能优于传统纸板;在反复冲击条件下,新型纸板的累积缓冲性能亦优于传统纸板的。随机振动试验表明,新型纸板的减振区间为63.4~200 Hz,而传统纸板在5~200 Hz内无减振现象;新型纸板在40 Hz左右的振动传递率达到峰值4.2,传统纸板的固有频率为163 Hz,新型纸板在此频率下弹性模量相对较小;新型纸板用于公路、铁路运输包装设计时应避开40 Hz的共振频率。结论 与传统纸板相比,新型纸板的动态缓冲性能及减振性能均有提升。

碳系水性电热油墨在外卖恒温箱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6 01:48:00 作者:别一飞,刘嘉铭,高智勇
目的 改善外卖箱的保温性能,解决低温条件下热餐食物在配送过程中热量大幅度流失的问题。方法 应用发热性能良好且环保的碳系水性电热油墨,结合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发热器件并装配在发泡聚丙烯(EPP)外卖箱中,从而维持箱内恒温。结果 所制备的发热器件在18 V电压条件下饱和温度可达到76.7 ℃,温度和功率密度呈线性关系,斜率高达782.6 ℃.cm2/W。在使用了发热器件之后,恒温箱内温度可长时间保持在60 ℃以上。在从环境温度开始加热的恒温箱中经过1 h的配送过程模拟实验,初始温度约为60 ℃热餐食物温度下降仅有5 ℃。在对比测试中,初始温度为60 ℃的热水分别放置在恒温箱和普通EPP外卖箱内,20 min后恒温箱保温效率比普通外卖箱的高27.3%。结论 碳系水性电热油墨制成的发热器件具有低功耗和高加热性能的特点,应用于外卖恒温箱中提高了保温效果,有效减少外卖食物温度流失。

印刷法制备功能芯片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12-26 08:57:13 作者:陈思思,潘琪,苏萌,宋延林
目的 概述印刷芯片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开拓印刷技术的研究思路和应用场景,为印刷芯片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印刷材料、印刷方法和芯片应用3个方面介绍近年来印刷芯片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比各种印刷方法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特点,并且指出芯片印刷的发展方向。结果 基于印刷方法在大面积制备、材料兼容性、绿色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印刷芯片在显示、能源、生物、智能包装等诸多方面快速发展,不过仍然面临高精度、规模化、功能集成方面的挑战。结论 通过更好地调控印刷过程中液滴成型,构筑功能材料精细微纳结构,实现高精度器件与芯片全印刷制造。未来在实现智能、自动、互联化功能芯片制造的同时,发展绿色可持续印刷新策略。

基于印刷设备的VOCs集气效率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2-09-10 09:31:41 作者:路文龙,蔡吉飞
目的 为了缩小印刷设备VOCs集气空间,提高VOCs集气效率,节约企业排废成本。方法 以实验室现有四开双色印刷机为基础建立印刷机的三维模型,利用印刷滚筒等回转部件、墙板之间连接梁等固定连接件,以及两侧墙板上空白地方增加墙板孔作为吸气源头,将机器前后护罩的密封措施加以改进,与两侧墙板之间形成完全密封状态,使VOCs的集气空间完全限制在机器内部。结果 可将此机器的VOCs的集气空间由原来机器上方加罩方式下的18 m3集气空间,限制在2 m3以内,至少可减少无用集气量85%。再扣除机器内部零部件所占用的空间,无用集气空间还可进一步减少。结论 若用该集气技术对印刷机等类似包装印刷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则为此所配置的VOCs处理设备功率可大幅度下降。

镓基液态金属导电油墨及其图形化应用

时间:2023-09-01 20:07:24 作者:王旭红,李小东,张峻岭,巫运辉
目的 提出发展液态金属导电油墨的基本途径及其对信息产业发展重要性。方法 从导电油墨的制备方法、液态金属粒子的物理特性、液态金属油墨图形化及其应用展开论述,全面总结液态金属导电油墨的技术现状以及深化对其的认识。结果 液态金属基导电油墨将比目前贵金银基导电油墨的成本低50倍,基于液态金属的导电油墨图形化印刷电子在智能防伪包装、柔性电子、生物医用等领域呈快速发展趋势。结论 镓基液态金属导电油墨及其印刷技术是一个崭新的技术革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意义。

基于丝网印刷的石墨烯印刷机干燥系统研究

时间:2023-06-16 03:31:30 作者:靳露,杨梅,李晋尧,张明鸣,朱茜琳,张宏轩,焦慧敏
目的 用石墨烯发热板代替红外灯管作为上光机干燥设备的热源,筛选出用于印刷干燥的石墨烯发热板的最佳实验方法和制备工艺。方法 文中通过分析与研究水性上光油干燥需求,设计水性上光机干燥控制系统,采用丝印技术制备了石墨烯干燥加热源。文中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溶剂类型、固化温度以及涂层厚度分别对发热板导电性能及固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发热源进行通电试验研究其导电、导热性能。结果 实验表明纯净水作为溶剂更容易得到牢固性、平滑性良好的导电涂层,高温烧结温度为465~480 ℃时石墨烯电热涂层固化达到上光机干燥系统的需求,厚度为5~20 μm的涂层可同时满足发热板的导电性和牢固性。发热板平均阻值随涂层厚度、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发热板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大、电阻越大,发热板产生的热量越高,干燥源温升越高。结论 研究表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得到了石墨烯发热板合理的制备工艺和方法。为将石墨烯加热源应用于印刷干燥领域提供了方案,为将丝网印刷技术引入绿色干燥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PVC/LDPE复合包装中13种化学物的迁移及安全评估

时间:2023-05-22 09:19:10 作者:罗任杰,汪钰文,黎永乐,林勤保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PVC/LDPE复合硬片包装中13种化学物向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及其模拟液的迁移进行研究,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 配制体积分数为0.6%,1.25%,2.5%的乳酸溶液作为食品模拟液,按照GB 31604.1—2015的要求进行迁移实验。将口服液原液、模拟液浸泡液经过滤后进样,分别以H-ESI+和H-ESI−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结果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分析法(TTC)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口服液及其食品模拟物中的13种化学物在其对应浓度范围线性良好,R2均大于0.99,各个物质在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2.7%~120%,相对标准偏差为1.1%~11%;各物质的迁移量均低于GB 9685—2016、TTC的规定限量及计算得到的理论允许迁移量。结论 文中研究的检测方法可以灵敏、准确地测定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及其模拟液中13种目标化学物的迁移量。13种化学物来源可分为有意添加的塑料添加剂、非有意添加物以及溶剂残留,对其分别单独进行安全评估,结果显示,最大迁移量均低于限量要求,且暴露量均低于TTC法计算出的最大日摄入量。

框架式灯具缓冲包装结构设计

时间:2022-03-29 22:11:39 作者:孙德强,李彬,石威,刘鸿梅,安兴,郝静,刘瑶瑶
目的 在绿色包装设计的新要求下,改进传统塑料包装方案,以框架式灯具的安全运输为例,设计一种面向框架类产品的全瓦楞纸板的绿色缓冲包装。方法 以缓冲包装六步法为依据,利用平面材料立体化造型设计方法,设计全瓦楞纸板缓冲包装结构,并利用E和B型瓦楞纸板分别制作出2套结构尺寸相等的缓冲包装。根据ISTA-1A标准对2组包装件进行跌落试验,通过安装在灯具上的传感器测试的数据及包装件的变形,研究瓦楞板厚度对包装件缓冲性能的影响,综合评价包装件的缓冲性能。结果 对2套不同厚度的瓦楞纸板缓冲包装结构,分别进行一角、三棱、六面的跌落测试,得出了相应加速度- 时间曲线和包装件变形图。结果表明,跌落过程中灯具系统的最大加速度为684.17 m/s2,小于灯泡脆值(784 m/s2),并且灯架未变形,灯泡及配件均未损坏,B型瓦楞板制作缓冲包装结构在试验后相对于E型瓦楞板制作的变形更小。结论 2套全瓦楞缓冲包装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厚度大的纸板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能有效缓冲框架灯具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适用于装卡在其他框架类产品的两端,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运输包装系统振动行为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3-06-25 16:32:41 作者:高德,吴朝武,陆俊杰
目的 开展运输包装系统振动行为分析,旨在指导科学设计包装结构,完善运输包装工程的合理性。方法 针对道路运输过程中包装振动系统所暴露的问题,围绕运载体-道路耦合机理、包装隔振材料和包装物易损件承载能力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现状分析与讨论,并对运输包装系统动力学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论 运输包装系统是一个多自由度的非线性复杂系统,涉及运载工具、道路条件、包装防护结构等诸多因素,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更注重固体力学、机械振动和控制与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前沿交叉。

钢化玻璃运输包装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时间:2022-12-20 02:01:22 作者:李琛,牛美亮,赵玉松
目的 以钢化玻璃为研究对象,设计安全合理的运输包装,并对其保护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 选择包装材料,设计运输包装各组件的结构及尺寸,利用 Pro/E 建立运输包装模型,利用 Ansys Workbench 模型进行静态堆码载荷仿真分析、模态仿真分析、随机振动仿真分析。结果 通过静态堆码仿真得到等效应力最大值发生在松木托盘处,为 0.506 MPa,远小于松木的屈服极限(10.47 MPa);等效应变最大值为 0.0044,换算成包装件变形为 2.31 mm,小于包装件允许变形量为 4.2 mm;模态仿真分析得到包装件的工作频率为 42.2, 44.8, 51.2, 52.6, 69.5, 69.8 Hz,避开了汽车公路运输车的共振频率 2 Hz 和 10 Hz;在随机振动仿真分析中,包装件在 y 方向位移为 0.037 mm,远小于包装件允许变形量。结论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判定所设计的钢化玻璃运输包装方案合理,能够在运输过程中有效保护钢化玻璃的安全。

电商物流用组合式共享周转箱及众包运输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5-24 07:28:52 作者:王城坡,章军,史晓斐
目的 通过众包运输模式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以实现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周转箱,提高其利用率。方法 设计一种组合式具有运输包装特性的共享周转箱,带有电子模块,以满足共享及众包运输的需求,并应用于电商物流运输。结果 经Ansys Workbench仿真分析,得出所设计周转箱底板上的最大位移仅为4.47 mm,且比目前电商使用的周转箱底板质量轻150 g。结论 通过模块化、信息化功能,可以达到周转箱的共享和众包运输效果,组合式设计不仅具有缓冲性、可靠性,而且通过更换箱盖、底板等零件,可降低使用成本。

中支软盒硬化保润烟盒设计及在GDX1包装机上的应用

时间:2022-05-05 15:38:19 作者:赵雪娜,范学忠,王建清
目的 设计一款集个性化、便携性和功能性于一体的新型卷烟包装盒型。方法 通过烟支规格和烟支排列形式设计软盒硬化小盒外形尺寸;自粘封签设计异型裁切边和“开启”字样提示,内衬纸增加圆角梯形撕片设计,小盒商标增加半圆形取烟口设计;对GDX1软盒硬化包装机上相应的设备配件进行改进优化。结果 7-6-7排列的20支中支烟形成的软盒硬化小盒外形尺寸为44.5 mm×18.5 mm×86 mm;自粘封签、内衬纸和小盒商标的设计便于烟支的取出和保润功能的实现。结论 通过包装结构设计和设备配件改进,此款烟盒满足上机适用性要求,此款新型的中支软盒硬化烟盒能够成功应用于GDX1包装机组。

智能包装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时间:2023-03-20 05:54:56 作者:崇岚,潘军辉,熊鹏文
目的 研究近年来智能包装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以及智能包装技术拥有的市场前景。方法 简述智能包装技术的概念,根据各自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将其分为功能材料型、功能结构型、信息型,并对每种类型举例讲述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列出典型的应用案例,反映智能包装技术给社会带来的便利,阐述智能包装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智能包装技术的未来前景。结果 智能包装技术扩充了人们对“包装概念”的认知,该技术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目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它极大地丰富了包装的功能,使包装工业在人性化服务和智能化体验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结论 智能包装技术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来提高其效率和普及率,其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事故工况下乏燃料运输容器跌落分析

时间:2022-09-11 07:02:37 作者:刘广东,吴维亮,朱贺,马庆俊
目的 验证乏燃料运输容器本体、内外盖、吊篮和螺栓及其运输包装设计,在事故工况中以最危险角度从9 m高度自由跌落至水平的刚性地面过程中,是否满足GB 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的规范要求。方法 采用LS-DYNA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跌落过程以代替跌落试验,开展乏燃料运输容器9 m自由跌落冲击分析,并根据ASME规范第III卷规定的应力限值对容器本体、内外盖、吊篮和螺栓进行应力校核。结果 应力校核结果显示,乏燃料运输容器本体、内外盖、吊篮和螺栓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结论 该乏燃料运输容器本体、内外盖、吊篮和螺栓及其运输包装设计满足GB 11806规范要求。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06 10:02:02 作者:任燕,邢建伟,习智华,刘呈坤
针对轻化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探究并创建了科学合理、适宜高等纺织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毒理学探讨苍耳子的毒性机制

时间:2022-06-29 07:10:28 作者:陈珂,樊黎丽,侯超峰,杜一杰,孟义人,孟泳
目的 使用网络毒理学的方法预测苍耳子主要毒性成分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国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得到7种苍耳子的有毒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询苍耳子有毒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对苍耳子的7种毒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进行互作网络构建;使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苍耳子的有毒活性成分对机体产生危害作用的通路。结果 苍耳子的有毒活性成分联系度最高的蛋白PTPN 1、BCHE、CHRM 2等以及苍耳子的有毒活性成分可能通过氮素代谢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产生肝、肾毒性,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功能产生危害作用。结论 苍耳子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是多种组分经多条途径、多种靶点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