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篇章21篇林业工程论文精选

时间:2024-02-05 08:30:20 编辑:论文211网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实施探索

时间:2023-07-02 07:23:54 作者:姚瑞祺,戴璐,王锋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迫切需要深度挖掘提炼其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形成了“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2个思政教育案例。通过案例实施和效果反馈的详细阐述,探索了授课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实践,以期为其他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参考。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时间:2022-01-08 16:30:27 作者:刘少文,焦如珍,董玉红,刘彩霞
摘要: 近些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也飞速发展,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更为高效、绿色的手段。本文对生物修复特点、发展历程、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近些年来,生物修复领域引进了系统生物学、宏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等方法,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看待生物修复过程,以此解决生物修复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这对其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植物修复方面,研究集中在利用转基因植物修复污染、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强化植物修复和发展农作物类超积累植物等方面。微生物修复的研究重点在于微生物的筛选改造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生物修复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和小规模样地阶段,大规模环境修复的案例还很少,有些修复手段虽然在实验室取得较好效果,可一旦应用于工程实际,因外部环境变的复杂且不可控,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次,单纯的生物手段很难修复重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因为生物修复的基础是生命的新陈代谢活动,每种生物对重金属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超出范围,生物修复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最后,生物修复效果的不稳定问题也是其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原因。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5方面入手:1)培养、选育超积累植物,筛选更加适合的微生物作为生物材料进行环境修复 植物和微生物的筛选和培育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生命宝库巨大且神秘,需要研究人员的不懈探索;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材料进行改造,如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杂交技术和生物诱变技术等 因为自然的植物和微生物在应用于重金属修复时存在诸多劣势,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改造,以提高其对环境的耐受性和修复效率;3)将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了解系统中生命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运用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整体把握整个生物修复过程,提高生物修复效果的稳定性;4)新技术、方法的应用 现阶段在土壤修复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如环保新材料沸石等土壤调理剂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土壤性质,提高植物和微生物的修复效率,增强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生物修复的知识体系应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方法,使之更加高效、完善;5)发展联合修复方式 任何一种修复手段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单一的修复方式往往很难达到效果,在实际修复过程中应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各种修复技术和手段。对于生物修复来说,超积累植物、功能微生物、物理化学环保新材料的综合应用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现有的土壤重金属钝化、固定化技术只是将重金属暂时封存,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难以达到彻底修复的目的。因此发展能彻底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移除或清除的技术才是未来研究方向。

DNA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在宏基因组学中的应用及前景

时间:2022-04-11 02:10:17 作者:刘威
DNA稳定同位素探针 (DNA-SIP) 是一种新兴的技术,通过将同位素稳定结合到特定的底物来确定环境中微生物的作用。DNA-SIP与宏基因组学结合可以让某些微生物的特性与其特殊新陈代谢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从宏基因组库里检测到低含量的微生物,而且加速了对新的酶类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以下总结了SIP-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原理、应用及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环境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

青藏铁路主要冻土路基工程热稳定性及主要冻融灾害

时间:2022-12-16 22:16:16 作者:牛富俊,马巍,吴青柏
在介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背景及其工程影响的基础上,通过主要冻土路基现场监测和沿线调查,对青藏铁路冻土路基2002年以来的地温发展过程、热学稳定性及次生冻融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自2006年通车后冻土路基整体稳定,列车运行速度达100km/h,达到设计要求,但不同结构路基的热学稳定性不同,采取“主动冷却”方法的路基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普通填土路基。管道通风路基、遮阳棚路基及U型块石路基冷却下伏多年冻土的效果显著,块石基底路基左右侧对称性较差,而处于强烈退化冻土区和高温冻土区的普通路基热稳定性差,需结合路基所在区域局地气候因素予以调整或补强。以热融性、冻胀性及冻融性灾害为主的次生冻融灾害对路基稳定性存在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掩埋、侧向热侵蚀等,其中目前最为严重的病害是以路桥过渡段沉降为代表的热融性灾害。

基于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技术的土壤有机质化学研究

时间:2022-12-11 08:13:48 作者:马书琴,德吉央宗,秦小静,陈有超,胡扬,汪子微,鲁旭阳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植物源、微生物源和动物源有机残留物的微生物和物理化学转化导致了SOM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使得解析SOM结构和组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年来,热裂解气质联用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技术被广泛用于测定SOM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实现了对SOM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本研究在分析SOM组成及来源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基于Py-GC/MS技术研究SOM化学组成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SOM化学组成和其来源的前体物质及特殊SOM化学成分解析,评估SOM的稳定性,探讨土壤物质循环过程,研究SOM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①不同生态系统SOM的化学组成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不同植物来源的化合物在土壤中的积累过程和初始凋落物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着SOM化学组成,②SOM化学组成和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影响SOM含量和动态过程的最重要因子是气候,它通过影响植被类型分布、光合作用物质生成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调节SOM的化学组成,土地利用方式、野火、耕作方式等也影响着SOM的含量和组成。基于Py-GC/MS技术从SOM的本质,也就是SOM化学成分和化学组成角度揭示土壤生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图1参107

握力与NRS 2002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9-21 13:38:11 作者:卢婷,应燕萍,徐谊,袁丽秀,周琼,黄彪进
摘要: 目的 比较握力与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39例,测量其握力水平、人体测量学指标及实验室指标,采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握力与NRS 2002的筛查结果,并对握力及NRS 2002的筛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握力、NRS 2002的营养风险检出率分别为44.2%、38.9%;以握力作为筛查指标时,不同营养状况组间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臂围、小腿围、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RS 2002进行评估时,不同营养状况组间的年龄、体质量、BMI、臂围、小腿围、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握力与NRS 2002筛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576。结论 握力与NRS2002的营养筛查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但握力测量简单、方便、快捷,可考虑将握力与NRS 2002一起作为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工具,提高营养筛查的广泛性及准确性。

泥岩多尺度模型与水岩作用特性研究进展

时间:2022-03-07 01:04:07 作者:李桂臣,李菁华,孙元田,孙长伦,许嘉徽,荣浩宇,杨森,沃小芳,卢忠诚
泥岩遇水软化特性制约着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在煤矿工程实践中,泥岩遇水泥化膨胀、承载性能劣化,往往诱发巷道围岩的失稳破坏。黏土矿物的遇水膨胀特性与泥质胶结的强度低、塑性强特性,是富黏土矿物(>50%)泥岩遇水大变形与承载失效的内在本质。工程实践研究中承载持续大变形与泥岩遇水渐进劣化是关键防控和调控过程。针对泥岩研究尺度广、大变形力学机制与水岩作用机理复杂的特点,首先基于工程防控/调控技术研究焦点界定了多尺度研究范畴,划分出宏观岩体(mm)、细观矿物(μm)、微观晶胞(nm)3个研究尺度;其次阐明了不同尺度下的泥岩物理、力学、化学研究模型,讨论了不同尺度泥岩物力化性质分析方法与手段,厘清了泥岩物理力学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多尺度特性,系统研究了不同尺度下的水岩作用机制,构建了考虑不同尺度相互作用关系的泥岩水岩作用多尺度关联体系;最后展望了泥岩多尺度研究中细观尺度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多尺度水岩作用在多物理场耦合中的研究前景,提出基于多尺度分析的泥岩灾变防治技术研发体系,凝练人工智能方法辅助研究泥岩多尺度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开展多尺度研究有助于掌握与控制泥岩的物理、化学、力学响应特性,为解决泥岩灾变防治和核废料封存工程难题提供理论基础。

水稻不同生长期稻田能量收支、CO2通量模拟研究

时间:2022-06-15 14:17:02 作者:高志球,卞林根,陆龙骅,丁国安
摘要: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低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资料,将1999年常熟稻田水稻四个不同生长期(插秧、拔节、抽穗和成熟)的太阳辐射、水汽压、气温和水平风速及降水作为简化生物圈(SiB2)模式的5个强迫变量,在合理设计模式参数的前提下,分别模拟了上述四个阶段的能量收支、CO2通量。模拟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感热、潜热和下垫面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不同;CO2通量的模拟结果与1996年国际稻田试验结果相似。该研究为利用自动气象站网的资料估计各站能量收支、CO2通量、土壤水分平衡、以及土壤温度廓线提供了新证据。

潍坊市大观小学建筑设计

时间:2022-07-20 00:53:36 作者:辛晶1,,郑斐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秉持绿色建筑理念的小学校园设计能为学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文章以潍坊市高新区大观小学为例,在其区域及项目概况的基础上,遵循传承建筑地域性文化、尊重校园整体性规划、贯彻绿色建筑设计价值观等原则,形成了“两轴、三心、五区、一廊”的空间布局,以期为现代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建筑与结构设计之“合”——石上纯也与佐藤淳的合作访谈

时间:2022-03-17 15:56:31 作者:周艺蓝,武卿 [ 日 ],$也 [ 日 ],$文,边丝妮,绪杏玲译,王帅中,陈义龙 校
现代建筑发展潮流中,日本建筑的设计风格独树一帜,新生代建筑师层出不穷,这离不开其独特的建筑文化环境,比如师承体系,与结构师之间的紧密合作等。此次访谈以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合作为主题,采访了石上纯也和佐藤淳两位先生,以了解和学习他们的工作模式。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合作模式,通过初期项目的讨论,阐述了双方合作开始的契机与发展,而海外项目中与当地事务所合作经验的对比,更显示出他们合作模式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探讨设计理念,通过两位老师在以往展览和建筑设计项目中关于自然的讨论,对场地的回应等,表达出他们彼此对建筑和结构设计理念的理解与思考;第三部分探讨对未来教育模式、新材料、新技术的建议与展望。

环境中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时间:2023-04-08 07:39:14 作者:关小红
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存在于环境中,形成复合污染。由于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二者的物理化学性质、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生态毒性效应都发生了变化,给污染物的水处理过程以及污染物的生态毒性评估带来极大的挑战。综述了环境中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来源、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存对二者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研究,以期为复合污染的防治与处理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改进离散蜉蝣算法的双资源柔性车间可持续调度方法

时间:2023-08-14 11:13:41 作者:侯天天,张守京.
在目前对柔性车间调度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中,大多忽略了工件运输时间这一因素,并且也很少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3个要素进行综合优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运输时间的双资源柔性车间调度问题(DRCFJSPT)模型。首先,以完工时间、生产成本、能耗和人体工程学风险为优化目标,构建了柔性车间调度数学模型,并结合多目标模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改进离散蜉蝣算法(IDMA),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然后,采用熵值法评价了帕累托解集,基于三层编码并考虑了运输时间的插入式解码方式,设计了混合初始化方法,离散改进了蜉蝣更新方式;最后,为了验证IDMA求解DRCFJSPT的性能,采用MATLAB,对某机床零件加工企业生产数据进行了实验,并将其结果与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解集质量和收敛性能均显著优于参考算法,通过改进算法求得最优解的最大完工时间为35.94h,加工成本为6003.95元,能耗为2054.54kW·h,人体工程学风险值为138.16;该结果可为实际复杂的柔性车间调度环境提供清晰准确的调度方案。

兰州北环路上沟大桥抗震设计

时间:2022-10-27 07:05:47 作者:周晓夫
研究目的:兰州北环路东段上沟大桥为5X30m结构连续T梁桥,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本文结合2012年最新实施的《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通过对El、E2地震作用下全桥动力特性分析,对桥梁相应部位分别进行能力保护构件计算和延性设计。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1)2011版《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是2008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细化和提升; (2)对于允许进人塑性工作状态的桥梁设计,可以按照首先通过加大截面尺寸来控制变形量,再通过调整配筋率来使墩身部分屈服,最后进行能力保护构件设计这一流程进行。

Auto CAD二次开发在铁路桥墩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3-06-30 23:49:57 作者:徐贤德
研究目的:特殊桥墩的设计在铁路设计中越来越多,而目前尚无专门的铁路桥墩设计的商业软件,为了帮助设计人员从大量烦琐的绘图和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为此开展开发可以设计计算和绘图一体的铁路桥墩设计绘图参数化平台系统研究。本文采用组件化设计,基于VC7.0平台的C++语言和用Object ARX提供的封装类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研发铁路桥梁桥墩设计参数化平台系统。研究结论:(1)研发的铁路桥梁桥墩设计参数化平台系统实现了自动输出桥墩构造图、桥墩顶帽及垫石钢筋图和桥墩墩身钢筋图的功能;(2)该系统实现了铁路桥梁桥墩的参数化设计,可切实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中的人为失误,提高工作效率;(3)以连续梁桥边墩设计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铁路桥墩设计软件的性能是可靠的。

高速铁路箱梁局部振动截面形式影响分析

时间:2023-03-08 00:32:52 作者:罗文俊,张辛元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高架桥结构噪声的根源是桥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频率在20 ~ 200 Hz之间的 局部振动,而结构噪声经研究从传播途径上控制效果较差,应选用较为精细的方法从其产生根源上着手加以 研究。研究结论: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利用有限元方法针对高速铁路中所采用的典型箱梁的局部 振动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求解,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敏感点,分析了多种工况下的点振动响应,结果表 明:1)工程实际中在满足其他受力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箱梁顶板的厚度、腹板的厚度都会对控制箱梁局 部振动起到可观的效果;(2)由改变腹板倾角分析可知,较小的倾角对结构局部振动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 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将其设置为0°来控制局部振动,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取最合适的腹板倾角;(3)该研究结 果对高速铁路桥梁工程减振降噪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水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03 14:43:17 作者:胡德辉
研究目的:针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主要水害类型,结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设计实例和施工现场情况,提出了病害处理原则和防治措施。研究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对冻土及多年冻土进行了阐述,然后联系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从路基工程、涵洞工程、桥梁工程3个方面出现的各种水害类型分析入手,得出结果。研究结果:路基工程、涵洞工程、桥梁工程3个方面出现的各种水害类型各有不同,但对青藏铁路今后的运营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结论: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设计施工的原则应针对多年冻土各种不同的地质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做出具体的处理措施,保证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运营期对路基、涵洞、隧道和桥梁等铁路工程建筑物采取合理防护,从而确保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及正常运营,从根本上抑制变形、裂缝等水害的发生和发展。

通车50年的武汉长江大桥

时间:2023-02-20 11:12:05 作者:赵煜澄
研究目的:回顾50年前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施工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介绍建成通车50年后的实际现状。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施工各方面的问题,揭示出武汉长江大桥的创新技术对铁路、公路 桥梁史的贡献。研究结论:武汉长江大桥质量经厉了50年的考验,墩台无丝毫沉陷,钢梁主析铆钉无一松动,全桥平、立 面线型、拱度50年不变。武汉长江大桥的创新技术在此后的50年中,得到了不断的延伸扩展,铁路、公路桥 梁又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轻型墩桥梁横向振动检测与加固研究

时间:2023-06-07 08:17:24 作者:张文学,陈树礼,苏木标
研究目的:铁路提速后,大部分轻型墩桥梁横向振幅过大,墩与梁横向刚度不匹配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地 影响了行车安全,为研究该类桥梁横向振幅过大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特进行轻型墩桥梁横向振动旷 检测与加固研究。研究方法:以某轻型墩铁路桥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车-桥祸合振动现场检测及分析,进而提出了2种加 固方案,并进行了加固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该桥T梁自身跨中横向振幅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各墩顶横向振幅均严重超限。研究结论:轻型墩横向刚度偏低、墩顶横向振幅过大是导致该类桥梁横向振幅过大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在双柱式墩柱之间增设型钢剪力撑或增设两道横向劲性型钢连接并浇筑微膨胀钢筋混凝土,2种加固方案均能有效地提高轻型墩的横向刚度,控制轻型墩桥梁的横向振幅。

八渡南盘江大桥

时间:2022-03-15 08:25:00 作者:
南昆线八渡南盘江大桥,是实行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工程之一,本文介绍其设计 特点及创新情况,主跨达90m,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在全国同类铁路桥梁中处于领 先地位,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时变性规律与计算模型适用性分析

时间:2022-01-23 10:32:44 作者:吴烨,朱雅仙,刘建忠
摘要:通过自然渗透试验直观展现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过程,研究了试验过程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氯离子向混凝土内部扩散是物理化学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其扩散系数是与时间相关的函数,衰减系数与胶凝材料种类、水胶比和暴露环境有关;由模型Ⅱ得出,养护时间与浸泡时间对计算混凝土短期浸泡试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不能忽略,而对长期浸泡试验,即当浸泡时间远大于养护时间时,其影响可以忽略.

天然的抗糖尿病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

时间:2023-03-07 15:03:33 作者:康洁,陈若芸,于德泉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类药物已成为研究重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自然界中存在大量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类,萜及其苷类,色原酮类,硫键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葡萄糖苷类,多糖类等。本文对这些成分进行了化学和药理方面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