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表处理措施对当年幼苗密度的影响

时间:2022-10-13 04:09:31
作者:佘萍,曹兵,王彦辉,余治家,王正安,马杰,贾宝光
关键字:六盘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地表处理,幼苗密度,
DOI:10.11707/j.1001-7488.20210303
查看次数:291

如需要完整文档点击下方 "点击下载文档" 按钮

目的: 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探索寻找促进天然更新的实用技术,为改善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和林分结构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在宁夏六盘山选择5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按林冠郁闭度不同选择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类生境(近熟林的林冠下、林隙、林中空地、林缘和退耕幼龄林地),每类生境各设1块12 m×20 m样地,2018年10月中旬在每块样地设置割草、除落、开沟、挖穴和对照5种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平行于等高线排列,地表处理后撒播华北落叶松种子(100粒·m-2)。整个试验共设置25块样地,每块样地5种处理,每种处理3次重复。在近熟林林冠下和退耕幼龄林生境设置防止鸟鼠采食种子的尼龙网覆盖和不覆盖2种措施。2019年6月计数存活幼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覆网时,退耕幼龄林、林缘、林隙、林冠下和林中空地5类生境的幼苗密度均值依次为2.7、1.8、1.4、1.3和0.8株·m-2;开沟、挖穴、清枯、割草和对照5种处理幼苗密度均值依次为2.1、1.9、1.8、1.3和1.1株·m-2;每类生境的5种处理之间,最高的平均幼苗密度依次为林缘样地开沟4.1株·m-2、退耕幼龄林样地割草3.6株·m-2、林隙样地开沟2.4株·m-2、林冠下样地挖穴2.1株·m-2、林中空地挖穴1.3株·m-2。林地覆网能极显著提高所有处理的幼苗密度。近熟林内林冠下样地的幼苗密度均值提高幅度依次为清除枯落物2.3株·m-2、开沟1.0株·m-2、对照0.5株·m-2、挖穴0.5株·m-2、割草0.5株·m-2,即可提高0.5~2.3株·m-2;退耕幼林样地的幼苗密度均值提高幅度依次为清枯2.3株·m-2、开沟1.7株·m-2、挖穴1.3株·m-2、割草0.6株·m-2、对照0.3株·m-2,即可提高0.3~2.3株·m-2,与近熟林内林冠下样地基本一致。结论: 限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包括动物采食种子、过厚枯落物层阻碍幼苗根系进入土壤、病虫危害、杂草竞争和过密林冠遮荫等;建议采取的最佳复合措施为:通过间伐形成或选择业已存在的中等郁闭生境(如未郁闭幼龄林、林缘、林隙等),在林地部分区域全部清除枯落物或大面积开沟,下种后覆盖防止动物取食种子的尼龙网,这样可大幅提高林下幼苗密度。

如需要完整文档点击下方 "点击下载文档" 按钮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表处理措施对当年幼苗密度的影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表处理措施对当年幼苗密度的影响》
完整文档 下载到本地,方便收藏和查阅
文件号:077287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表处理措施对当年幼苗密度的影响
点击下载文档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表处理措施对当年幼苗密度的影响

点击下载 文件号:077287(点击复制) 公众号(点击复制)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