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氢O、N离子入射Al表面俘获电子布居几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时间:2023-03-11 10:17:15
作者:张秉章,宋张勇,张明武,刘璇,钱程,方兴,邵曹杰,王伟,刘俊亮,朱志超,孙良亭,于得洋
关键字:高电荷态离子, 里德伯态, 二态矢量模型, X射线
DOI:10.7498/aps.70.20212434
查看次数:475

如需要完整文档点击下方 "点击下载文档" 按钮

利用“二态矢量模型”详细研究了高电荷态\begin{document}${\m{O}}^{7+}$\end{document}, \begin{document}${\m{N}}^{6+}$\end{document}离子入射Al表面时中间里德伯态的形成过程, 给出了电子被俘获至不同量子数\begin{document}$\left(n_{{\m{A}}}=2-7\ight)$\end{document}的几率, 以及电子俘获至里德伯态最可能的离子-表面距离. 计算结果表明, 较大的主量子数\begin{document}$n_{\m A}$\end{document}对应较小的里德伯态几率, 因此\begin{document}${\m{O}}^{7+}$\end{document}, \begin{document}${\m{N}}^{6+}$\end{document}离子入射Al表面时辐射的X射线主要来源于较小的\begin{document}$n_{{\m{A}}}$\end{document}至基态的退激. 为了验证计算结果, 测量了\begin{document}${\m{O}}^{7+}$\end{document}, \begin{document}${\m{N}}^{6+}$\end{document}离子入射Al 表面的X射线发射谱, 并运用FAC程序计算了不同高里德伯态退激到基态的跃迁能(np–1s). 实验测量到O, N 的K-X射线峰, 其特征峰的中心值接近主量子数n = 2至n = 1的跃迁能, 说明发射的X 射线主要来源于2p–1s的跃迁, 与“二态矢量模型”理论计算的几率一致.

如需要完整文档点击下方 "点击下载文档" 按钮

类氢O、N离子入射Al表面俘获电子布居几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类氢O、N离子入射Al表面俘获电子布居几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完整文档 下载到本地,方便收藏和查阅
文件号:296713
类氢O、N离子入射Al表面俘获电子布居几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点击下载文档
类氢O、N离子入射Al表面俘获电子布居几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号:296713(点击复制) 公众号(点击复制)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