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时间:2022-10-06 04:18:04
作者:
关键字:白头翁汤,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DOI: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817
查看次数:134

如需要完整文档点击下方 "点击下载文档" 按钮

目的  探究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诱导UC模型小鼠, 给予白头翁汤干预。实验过程中, 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腹泻、便血情况。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结肠长度, 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变化, qPCR检测结肠炎症因子表达, 16S rRNA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组成, GC-MS法检测回盲瓣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 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 结肠缩短(P < 0.01), 结肠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 结构紊乱, 部分形态消失; 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增加(P < 0.05, P < 0.01)。肠道菌群结构失衡, 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降低, 回盲瓣内容物中丁酸、戊酸含量降低(P < 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 白头翁汤干预后, 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 结肠长度增加(P < 0.05, P < 0.01), 结肠存在炎性细胞浸润, 但结构清晰, IL-1β、IL-6和TNF-α表达下降(P < 0.05, P < 0.01), 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增加, 回盲瓣中丁酸、戊酸含量增加(P < 0.05, P < 0.01)。结论  白头翁汤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 改善SCFAs代谢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如需要完整文档点击下方 "点击下载文档" 按钮

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完整文档 下载到本地,方便收藏和查阅
文件号:116724
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点击下载文档
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点击下载 文件号:116724(点击复制) 公众号(点击复制)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