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光伏电站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时间:2023-01-04 16:09:38
作者:赵晶,郝孟婕,王清宇,刘美英
关键字:光伏电站, 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储量
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00
查看次数:358

如需要完整文档点击下方 "点击下载文档" 按钮

目的 探究光伏电站环境内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0~4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变化特征,为干旱区光伏电站生态治理模式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光伏电站内选取3种人工建植植被样地: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苜蓿Medicago sativa,以未受电站建设干扰的天然植被样地作为对照。 结果 重新建植植被后,樟子松、黄芪和苜蓿样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仍然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在这3种植被中,樟子松样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相对于另外2种样地显著增加了4.99和6.80 g·kg−1,而有机碳储量则显著提高了14.52和19.37 t·hm−2 (P<0.05)。研究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整体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植被类型和土壤深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研究区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此外,土壤pH和电导率也是影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重要指标。 结论 随着电站内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相比于草本植被,光伏电站内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樟子松来提高土壤固碳作用,并尽量减少后期的人为干扰。图2表3参39

如需要完整文档点击下方 "点击下载文档" 按钮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光伏电站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光伏电站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完整文档 下载到本地,方便收藏和查阅
文件号:105425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光伏电站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点击下载文档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光伏电站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

点击下载 文件号:105425(点击复制) 公众号(点击复制)

x